防灾避险演练刻不容缓

  “昨天下午,司徒镇谭巷村举行了一场以‘防灾减灾手牵手·和谐家园心连心’为主题的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活动。为传播和推广防灾减灾知识,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,谭巷社区自主编印了一千份《公众防灾、避险知识》宣传单和环保袋发放给村民,在现场制作了知识展板,并邀请相关专家举行了防灾减灾知识讲座,让村民代表们集中学习防灾减灾、应急避险、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。”(5月13日《丹阳日报》)5月12日,尼泊尔再次发生地震,死伤近千人。4月28日的一场冰雹,我市仅农业部门损失就近亿元。4月25日,尼泊尔地震造成两万多人的死伤……突如其来的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随着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城市人口高度集中,这使得这些灾害显得更为致命。显然,学会如何防灾减灾,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,发生频率高,分布地域广,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我们的减灾防灾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,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。我们国家出了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样的辞典,但就是没有一本减灾辞典。由于缺乏大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,公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能力较差,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无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。
  其实,我们学生的义务教育课本中向来不缺乏各种防灾知识。然而,民众日常应急防灾避险意识依然比较淡薄,减灾知识的普及还不太理想,一旦自然灾害来临,由于惊慌失措,单纯的理论知识基本派不上用场。与国外的防灾减灾教育相比,我们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讲原理、讲重要性,而实际的行动能力训练却非常少。很多公众缺乏基本的防灾自救经验,比如,很多民众没有接受过人工呼吸的培训,不懂得胸腹按压,相当一部分私家车主不知道如何撬开封闭的车门……防灾减灾是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,也折射出城市的精神。灾难会让很多人产生可贵的责任意识,但减灾却更要从平时做起,从身边小事做起。比如,民众日常的随手丢垃圾的行为,就可能导致排水管网、河道堵塞,因此会埋下灾难的隐患。每一次自然灾害都不会重复,经验不一定可复制,最重要的是让自救防灾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。所以,应急防灾避险教育应进入基础教育体系,进入社区,进入公民的生活中。
  有关灾前预防的内容有很多,包括全民的防灾和应急意识,也包括政府体制、立法和机构等诸多方面涵盖灾前预防的内容,更包括对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的大力支持。其中,动员民众加强防灾和应急意识是重中之重。公众的自救互救在灾后抢救生命、减少损失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而减灾科普宣传还应注重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,并以讲座、电影电视、知识竞赛、文艺表演、黑板报、画册、读本、辞典等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,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兴趣。
  司徒镇谭巷村举行的以“防灾减灾手牵手·和谐家园心连心”为主题的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活动,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,如果我们每个村,每个市民都能参与进来,那么我们的公众防灾实用性演练就会得到更好的加强,我们就能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。

本网首发

丹阳视觉

丹阳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