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,去远方

  4月26日,我从网站上获悉: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因病去世,这一刻,我唯有深深的沉默、沉默中夹杂着难言的痛。我并不认识汪国真,如同他不认识我一样,然而,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敬重和思念,现在,我就如同丧失了一位和蔼可亲的亲人、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。
  汪国真在我印象中是他诗集扉页前的照片,年轻的脸庞挂着浅浅的微笑,难以掩饰的、浓浓的书生气,让人觉得似乎正扑面而来。汪国真的诗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,深受当时中学生和大学生喜欢,成为一种文化现象,他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诗歌符号。
  1993年,我在淮阴读书时,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诗歌。那时,在闲暇功夫,同学们都酷爱他的诗歌,我也不例外。由于诗集是从别人手里借来的,所以,在夜自习以前,我就会一个人早早地溜进教室,用蓝墨水钢笔认真抄写汪国真的诗歌,像《默默的情怀》、《过马路》、《送别》、《山高路远》等等。
  至今,我仍然保留着他的诗抄本,而每当再读他的诗歌,自己也仿佛重回那神采飞扬的青春年代。
  毫无疑问,汪国真的诗歌极大地影响了我。他的诗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,他那些天才般的文字,像一粒粒饱满的火柴头,当你用审美的眼光阅读时,也就引燃了一种思想、一种感情。而难能可贵的是,这种思想感情总饱含着那么多催人奋进的东西,给人以鼓励和温暖,像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”等诗,在校园里广为流行,成为激励莘莘青年学子为追求梦想、奋斗不息的名句格言。可以说,他仿佛是大家的精神导师,领着我们走出迷茫,走出困境,奔向希望。读他的诗歌,在那文化贫瘠的年代,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,他的诗歌接近大众,通俗易懂,读来琅琅上口,不必费尽心事去揣摸,颇有大诗人白居易的风骨。他的诗歌艺术也让我受益匪浅,或许他永远不知道,正是他的光辉诗篇及其独特风格,把我引领进诗的神圣殿堂。
  但是,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始终得不到文学界主流的认可,他对此却无怨无悔,他说“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,与其诅咒,不如坚忍,在坚忍中积蓄力量,默默耕耘”。这种诗充满了正能量,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慰藉、人生的启迪。而如令,让人扼腕的是,这样一位深受70后、80后喜爱的平民诗人竟然那么早地离开了我们,真的选择了“去远方”。不过,他的诗歌会一直响彻在我们的心间。
  但愿在远方,诗人没有病痛,没有呻吟,他年轻的脸庞永远挂着浅浅的微笑!

本网首发

丹阳视觉

丹阳热点